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中国迎来最大规模海归潮

2017-2-9 14:29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802

  当前,我国正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归潮,越来越多归国留学人员已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人才群体,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在国内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做民族复兴中的创业者

  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人员中有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且呈现加速回流态势。

  近年来,新一代海归已经在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中间很多人,比如潘建伟、丁列明、李彦宏、钱颖一、姚力军等,因创新创业成就斐然而家喻户晓。

  事实上,还有大量不为人熟识的海归,也在把事业目标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比如,1984年出生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云飞,回国后带领团队经过四年的刻苦攻关,跻身国际无人船行业领跑者行列;从德国回国创业的尹良红,率团队自主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远远优于国外的透析器生产线,并把透析器的价格从六七千万元降到1600万元,有力还击了国外厂家对我国采取的各种技术封锁;还有东北姑娘张丽,从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归来后,创办了专业从事新药开发、医药技术转让及医药技术咨询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海口南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你我的梦想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张丽还记得,2016年9月,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第三期归国留学人才研修班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陈竺在结业式上讲话时这样强调:“作为一名学长,我最想叮嘱你们的是,要做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创业者而不是旁观者。”

  在故乡遭遇“水土不服”

  2016年,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申报遴选工作开始启动,预计引进900人左右。至此,国家“千人计划”累计引进13批近7000名专家,其中包括6名诺贝尔奖得主、75名美欧等国家科学院院士。

  伴随着群英荟萃中国的喜悦,一系列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怀着满腔报国理想的海归精英们纷纷表示,回国后,不仅深感生活条件、工作节奏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在办事程序、沟通渠道与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需要一个重新认知与适应的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是在本科甚至中学阶段就到国外求学。“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我们是在国外度过的,回到祖国后,发现自己居然在故乡‘水土不服’了。”很多海归精英们这样形容自己回国后遇到的现实纠结。的确,在国外多年的求学、工作和生活经历,难免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甚至是价值标准。而对于选择全职回国效力的海归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随着海归潮的到来,中央也开始特别关注海外人才回国的发展。

  2016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迅速拉开。各地各部门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海归人才遭遇的困扰也在逐渐消融。

  青年海归的思想引领

  百余年来,欧美同学会形成了群众性、高知性、统战性的特点和优势,汇聚了大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目前,会员中有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1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20余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000余人。

  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今天,归国人才中80后、90后渐成主力,人员构成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回国发展后,很多人没有进到体制内工作,又往往还是以海外视角看问题,不仅不能融入国情现实,也妨碍了自身报国梦想的实现。如何联系与接纳数以百万计的青年海归,对他们进行引导与支持,成为欧美同学会的燃眉之急。

  陈竺指出,“十三五”期间,欧美同学会的工作相应要做出调整,要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进一步团结凝聚各方面、各领域留学人才,尤其是青年海归;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还可以逐步建立全球留学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留学人才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国家更好地引进和使用留学人才搭建信息平台。

  为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欧美同学会研究制定了《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2016年8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加强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欧美同学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陈竺表示:“国家给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事业平台,我相信大家会逐渐主动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