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解读跨专业申请日本留学

2024-5-31 15:37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78

  留学申请根据专业选择可分为两大类:本专业申请和跨专业申请。据统计,跨专业申请者约占年留学申请总人数的15%至20%,显示出这一路径虽非主流,但也颇为常见。

  针对日本留学,我们频繁收到这样的询问:“我对跨专业申请研究生项目很感兴趣,应该如何着手准备呢?”今天就整理了这篇文章,专为跨专业申请的同学们解答相关疑惑~

  一、跨专业申请的原因

  选择专业申请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类,同学们看看是不是被戳中了呢?

  01好找工作

  首要因素往往是就业前景,大多数人优先考虑能否顺利找到理想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切合实际的考量,旨在实现更优厚的经济回报。留学攻读硕士通常耗时一至两年,从性价比上来讲,比本科稍高一些。一般转理工、商科的居多。

  然而,至关重要的是,你需要深入分析个人的长远规划:究竟是意图在国外扎根还是最终回归国内发展,这一决策将直接影响到专业选择的合理性。明确这一方向,能帮助你更加精准地定位,选择那些无论是在国际舞台还是国内市场上都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领域。

  02兴趣喜好

  许多国内学生在面临大学专业选择时,常常基于有限的认识或是遵循家长的意愿做出决定,而非源自个人的深入了解和兴趣。这导致不少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涯后,乃至临近毕业之际,才猛然意识到自身真正的热爱与所选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个时候部分学生会在选择专业时转而申请自己感兴趣的那个专业。

  03名校情结

  这一原因听起来或许略显独特,但实则与中国当下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在国内,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门槛较高,不少学生因感觉自己实力未达标准,难以叩开顶尖学府的大门,故而转而投向录取条件相对宽松的专业。另一方面,出国留学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作提升个人资历的“镀金”途径,于是,学校声誉相较于具体专业内容成为部分申请者的首要考量,他们因而倾向于选择申请难度较低的专业以确保能进入知名度更高的学府。

  二、跨专业申请到底靠谱吗?

  首先,从制度上来看:

  国内研究生入学是“报考学校制”,入学、毕业都是由考试来决定的;而日本大学院修士的入学、升学、毕业都是由导师决定的,也就是所谓的“导师决定制”。

  两种教育制度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国内,除了法律、MBA等特殊专业之外,广大考生只要通过了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就有进入复试的资格,就有可能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来改变研究生的专业方向。

  而在日本,导师的权限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参加教授会审核的资格,还是参加修士面试的机会,这都是由导师个人决定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命运是掌握在导师手中的。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导师在接收学生时是非常慎重的。如果感觉你没有想学的意识,或者想研究的方向与其不符等情况下,他们可能不会接收这个学生。

  其次,从设置理念来看:

  国内的硕士研究生还是以学习为主,研究只是辅助性的,所以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可以在研一期间学习、补充的,研二开始确定研究课题,准备硕士论文是完全来得及的。

  而日本的大学院修士课程是以研究为主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能力,明确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入学后修士课程的选课、学习都是围绕研究课题来进行的。

  所以想要转专业的同学,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一意孤行,最终使自己的留学生活背离正常的轨道。

  三、跨专业申请tips

  01辅修双学位

  在本科期间,一些院校在你上大二或者大三时会让你选择双学位或者辅修另外一个专业,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对于那些已经上了大三、没有进行任何辅修的学生,你也还有可改变的空间,那就是通过相关实习来提升自己的背景。

  02用相关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比如原本我们学习的专业是自动化,研究生申请想选择CS。尽管自动化专业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课程,但是对于申请国外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而言,课程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

  这个时候,建议跨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关于计算机的相关考试,进而来证明你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如果分数能达到优秀的成绩,对于你未来的申请会起到重要作用。看申请人的经历和能力是否与申请专业相匹配。如果从大三开始准备,学校的课程加上一些语言的考试,时间就过于紧迫。

  03准备要趁早

  如果你确定要跨专业申请研究生的话,至少要提前一到两年开始进行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对学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对跨专业申请的态度及相关政策。

  另外,要熟知申请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流程,还有就是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好时间进行自我的背景提升。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