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城市化和技术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的机遇到气候变化和老化基础设施的威胁,具备技术和政策专业知识的工程师将成为未来的关键决策者和领导者。公共政策的专业知识对于成功规划和完成土木和环境工程项目至关重要,但是培养这种综合性人才的项目并不多。本篇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东北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项目。
项目简介
东北大学的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项目为具备工程背景的学生提供了进行全面政策分析所需的工具。该项目涵盖了将工程设计和分析研究与影响社会决策的经济和政策背景相结合所需的核心技能,提供了将工程分析与公共政策和决策结合所需的知识和工具。学生将学习具体的工程应用,并结合学习政策分析、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项目特色
· 跨学科核心课程,涵盖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和公共政策学院的课程;
·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完成硕士报告、硕士论文或选修课程来毕业;
· 可结合获得戈登工程领导力证书。
相关课程简介
· 动态建模在环境投资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课程介绍动态建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重点关注环境问题。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方法将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执行模型,并提供广泛的建模实践。主题包括离散流的管理(如交通系统模型);贴现、跨期优化(如资源提取模型);动态博弈(如适应性管理模型);以及风险、不确定性、新颖性和复杂性的处理(如投资和政策制定)。
· 材料、产品和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评估
课程涵盖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概念和数学基础,包括工业能源使用和排放的工程模型以及环境科学中的命运和运输、暴露和毒理学模型。LC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系统建模方法,用于量化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排放和环境/健康影响,从制造到使用再到处置。课程指导了从消费品到绿色建筑到大规模能源技术的设计、技术决策和政策。课程介绍蒙特卡洛模拟、结构路径分析和模型敏感性分析,用于LCA模型中的工业网络结构。提供开源LCA软件包的动手培训,并为真实客户(如工业和政府)完成独立的小组项目。
· 气候科学、工程适应和政策
课程分析从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魔力到物理、生物地球化学和数据科学中的深层挑战的案例研究。涵盖从实验设计到卫星遥感再到下一代水利基础设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和通信网络的设计和操作,包括对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影响、对气候灾害的韧性以及水-能源-食品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包括在可再生能源、环境法规和排放控制中的政策问题和基于风险的权衡。
· 可持续城市交通:荷兰
课程考察荷兰社区及其交通系统如何规划和设计以促进非汽车交通、安全和宜居性。主题包括为主流人群设计的城市自行车基础设施;高质量公共交通的规划和服务设计;支持公交、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城市规划,包括郊区发展和城市改造;以及交通安全的“零愿景/系统安全”政策和设计及其在城市地区的应用。
· 气候灾害与韧性城市
课程结合科学、工程、经济、社会和政策方面,研究城市如何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做好准备。重点关注由全球变暖和自然气候变化引起的前所未有的天气变化的科学基础。介绍气候计算机模型的物理科学基础、统计工具和遥感数据。引入城市韧性概念,关注防止自然灾害在人口密集地区转变为灾难性灾害。考察包括治理、应急响应、基础设施、信息、社会和政策方面的韧性。鼓励学生考虑将脆弱的城市和沿海地区转变为气候适应城市的相关科学、工程和政策挑战。
· 气候适应与政策
课程探讨国家如何做出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规划及其参与国际气候和排放谈判的方式。重点关注新兴经济体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极端气候的现实及公民意愿如何推动决策和政策。涵盖气候变化、环境科学、土木和化学工程、遥感、社会科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主题。
· 时间序列和地理空间数据科学
这是一门跨学科课程,主题涵盖时间序列和空间统计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工程、科学和商业中的应用。课程介绍时间序列、空间和时空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方法。讨论经典的时间或频域方法以及由计算机科学、物理、统计或工程学推动的最新技术。
· 关键基础设施韧性
课程通过探索工程概念和观点,引入韧性概念,为学生提供在全球化、气候变化、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等挑战情境中为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做好准备和适应的能力。主题包括基础设施建模和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识别;灾害风险和通信的管理;韧性设计;未来挑战、政策和推进韧性的新方法。
除此之外呢,还有很多土木/环境工程相关的硕士项目,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些和土木/环境工程相关的硕士项目的美国大学的信息,
迈阿密大学
MS in Civil Engineering
乔治华盛顿大学
MS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克拉克森大学
MS in Civi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