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的蓝图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学术和文凭。但对不少踏上欧洲大陆的留学生来说,一个现实问题往往也很紧迫:能不能边读书边打工?能赚多少?
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减轻生活费压力,还关乎一个人如何融入新的环境、如何积累未来的职场经验。
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如今已有 176 万国际学生在欧洲求学,占全部高等教育学生的 8.4%。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带着理想和不安,寻找教育质量、文化体验和未来发展的平衡点。而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在读书期间顺利找到一份兼职工作”。
在欧洲 30 个主要留学目的地里,大多数国家都允许留学生合法打工,但细节规定差异巨大:有的国家打工几乎无门槛,有的则需要繁琐的许可手续;有的国家工资水平可观,有的却连温饱都难以覆盖。这些信息,往往直接影响留学生择校和生活质量。
一、哪些国家不需要工作许可?
对非欧盟/欧洲经济区(EU/EEA)学生来说,是否需要额外申请工作许可是第一道门槛。
在这14 个国家,留学生完全不需要工作许可即可打工。这份名单里有不少热门留学地:
英国、法国、爱尔兰、瑞典、芬兰、葡萄牙,以及中东欧的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这意味着,去到这些地方的留学生,只要有合法的学生身份,就能直接去找兼职。
相比之下,在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希腊和意大利,非欧盟学生仍需申请许可;在捷克和克罗地亚,是否需要许可则因人而异。
最严格的是西班牙、荷兰、挪威、卢森堡、马耳他、冰岛和塞浦路斯这 8 个国家,留学生必须拿到许可才能工作。
换句话说:在欧洲将近一半的国家,国际学生无需为打工额外奔波。这对预算有限、想尽快进入社会环境的学生无疑是利好。
二、留学生能工作多久?能赚多少钱?
工作时长限制,直接决定了能否真正靠兼职维持生活。
大多数欧洲国家规定留学生在学期中每周最多工作 20 小时。但也有例外,比如卢森堡每周上限 15 小时; 荷兰每周上限16 小时; 而在暑假或寒假,大部分国家允许全职工作。
那薪资水平呢?差距极大:
最低:保加利亚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