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伦敦时装周上,我见到了几位伦敦艺术大学](UAL)的中国女生。在众多时尚人士中,她们也许不算最出挑的,但绝对吸引眼球:中式旗袍和球鞋的混搭,加上自己设计的涂鸦背包,年轻人的无畏和活力彰显无遗。和她们的谈话也十分有意思,从Bob Dylan到Andy Warhol,从五月天到Alexander
Wang,她们对艺术的热情和见解让我十分感慨。这让我回想起了十四年前首次来到英国的自己——稚嫩且勇敢,整个世界都在我脚下,万事皆有可能。当问到未来的计划时,她们七嘴八舌地冒出了好多点子:时尚买手、网络博主、艺术家、设计师、画廊老板……十多年前的自己,也曾被伦敦的文化气息感染,也曾一度想成为自由的艺术人士。但是,过了几年,更深入地了解英国文化后,才发现,西方的艺术界非常讲究个人的“品牌”,华人艺术家/设计师想要真正闯荡出名堂,必须突破“华人”这个标签,走出自己的风格。和其他西方艺术学生相比,中国艺术学生想要在英国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难度更大。尽管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越来越多的华人设计师在伦敦时装周露面,王海震、何平、詹朴、学生Graham Fan等等;但和在英国求学的中国艺术生总数相比,坚持走艺术道路且成功的例子还是十分少的。
如果要学习艺术,英国绝对算是首选。她既积淀了几千年欧洲文化的传统艺术之都,又是文化创新领域的佼佼者。这里集合了世界最为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时装秀、复古市场等等,也带动了其文化创意、艺术、艺术品管理等学位的教育水平发展。这里凝聚了世界顶级的艺术学府,包括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隶属于伦敦艺术大学)、鲁斯金艺术学院(隶属于牛津大学)等等,也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顶级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的诞生地。2012年伦敦艺术大学官方数据显示,近两万名学生中,四分之一是国际生,而其中,中国学生占了极大的比例。在完成丰富多彩的本科学习后,对于如何继续留在英国发展,大多数艺术留学[微博]生面临着种种困惑——如果选择就业,有签证问题;如果选择读书,有专业选择问题。
作为留学人员中独树一帜的群体,艺术生和其他留学生相比,在学校种类、专业背景和职业规划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我初次交流的艺术生,对于本科毕业后的计划,往往会和UAL的这几位女生一样,想法很多,但对自己能够且想要从事的职业并不明确。他们在面对“人生规划”这类问题时,主要有3种回应:1)回国就业,但不清楚什么行业;2)继续深造,但不知道什么专业;3)留在英国,但不知道干什么。正如上面提到的,能从艺术生直接转为职业艺术家的少之又少。在西方,“艺术生”这个标签俨然成为了他们的“阿喀琉斯之踵”,限制了他们积极开辟其他道路的信心。为了帮助艺术生们找到更理想的发展方向,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位艺术毕业生的精彩故事。
‘管理’与‘艺术’的混搭
不少艺术类专业同学本科毕业后,首要的选择就是留在英国攻读研究生,但不知道自己想要读或者能读什么专业。其实,艺术类学生在商科、传媒、文化传播等专业的申请上有自己的优势。这和西方文化息息相关,英国高校招生时特别强调 “多样性”,艺术类学生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常常让人耳目一新,为整个学科带来创新活力。
最近和我交流的一位申请人,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Z同学本科在UAL学习室内和空间设计,成绩不算理想(2:2),计划将来回国经商,想通过英国前10名大学的管理类专业来扩大知识面并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和她的深入交流,我发现,虽然她本科所学的知识和管理并没有关联,但她在业余时间,经营淘宝店铺销售与艺术相关的产品。同时,她也积极利用新的平台(如微店)来积累自己的经商经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她成功申请到了华威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艺术生们,艺术专业并不是阻碍你们跨学科的障碍,相反,它正是你们开拓其他机会的良好基础。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