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解读让瑞士留学毕业生就业失败的几个原因

2014-4-8 10:59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503

  一、盲目追求名企 未精准定位

  传统上,9-12月是各大名企抢人的黄金时期。为了招揽顶尖人才,名企向来不惜重金。据专家介绍,从历年情况看,各大名企无论福利或薪酬,对大学生均有相当强的吸引力。特别是今年,一些新贵雇主,为了吸引学生参与,不但推出年薪十几万的优质岗位,甚至还设立万元人才推荐奖,这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无疑是无法抗拒的。

  对此,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指出,尽管名企屡屡推出高薪招聘,但优秀的大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他们的人才需求总量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0%.而2014年应届毕业生有727多万人,大学生必须学会接受的现实是,他们中超过90%要去中小企业就业。

  而名企、热门单位动辄十几万的年薪,往往令大学生忘乎所以,满怀一腔热情,希望加入其中,最终盲目投递、导致应聘失败。很多大学生自身专业、性格,明明不符合名企要求,但受周边环境影响,只选热门单位,盲目地追求一些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对原本适合自己的中型单位不屑一顾,到头来,名企应聘失败,其他单位招聘结束,最终白白错失了自己求职的大好时机。

  二、重视拼“硬件” 忽视“软实力”

  求职不成功当然不止这一方面原因,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当前大学毕业提及应聘准备,多半会强调自己英语四、六级水平、专业水平、实习经历等,甚至应聘服装、笔试面试培训也会在准备范围内,但是,对于自身“软实力”几乎没有意识。

  对此,人力专家指出,“软实力”已经不再是虚幻的语词,“软实力”通常包括个人待人处事原则、职业态度、企业认同等等“职商”因素。近年来,企业对这些方面日益重视,例如,荣膺“2013中国杰出雇主” 的上海大众,就定出“8+2”能级评估体系,其中8代表以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和外语能力在内的能力绩效标准;而2则代表着以“企业忠诚”和“爱岗敬业”为代表的员工态度标准。应聘者如被考察在从业态度方面与企业发展不甚贴合,亦不会被录用。

  而另一家世界企业——日电信息系统公司,也反映毕业生在“软实力”上有着明显的不足,比如,从不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主见都很强烈,但面对上司和“老人儿”提出的问题,通常表现出困惑和委屈;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许多人通常会完成上司字面的要求,而对工作的结果、质量和出现的问题关心不够,不会主动学习。

  该公司高级人事主管表示,这些特质在招聘过程中都会通过应聘者的行事细节体现出来,有这种行为特质的人,一般很难被企业接纳和认同。

  三、一味表现自己 从不研究企业

  除以上两点外,多数企业表示,不被录用的应聘者,多少都有点“自恋”的味道。只强调自己优势、特点、个性、“善于学习”,但真要问到企业相关内容,则一无所知。

  一家公司的招聘主管表示,几日前,曾让某应聘者说出几款该公司旗下的品牌名字,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出来。这位招聘主管坦言:“对公司这么陌生,在求职前不去了解该公司,很难想象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不负责的人,我们肯定不会用。”

  据专家介绍,这种情况招聘单位碰到很多。有的大学生自身能力一般,却又“眼高手低”,应聘前甚至不了解单位的主营业务、企业文化、以及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有的仅揣着一腔热情来面试,根本不知道企业的业务要求和工作作风与自己是否匹配。

  这样的求职状态,显示了当前大学生在父母宠爱之下“自我意识”的膨胀。专家提醒,应届生应深刻认识到,求职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向企业展示自身才华的同时,也要了解企业需求,只有向企业完美表现出自身才华符合企业需求,才能强有力地说服招聘官,从而真正开始自己的职场之路。

  四、要求完美 求职不切实际

  而另外一个让大学生遭遇求职滑铁卢而不自知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工作,要求得过于理想化,让很多用人单位望而却步。

  对此,专家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知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应聘全国五百强,走到了最后一轮面试,面试官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加班”。该同学侃侃而谈,拿出辩论赛的架势,据理陈述“加班说明工作效率低下”,“加班是不合理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表述了自己会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传递了对加班极度不认同的态度。最终这位优秀学子最终被这家顶尖企业拒之门外。人力总监给出的理由是,对工作想象过于完美,从未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缺乏一定担当意识,受不了委屈,吃不得苦,求职不切实际。

  事实上,与这位总监有同样感受的招聘还并非少数。很多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资深HR们均表示,应届以及毕业1-2年的大学生,身上总不自觉得带着“学生病”。水平不高,要求不少。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公司规定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到一线锻炼一年,有的同学一看不能马 上搞设计、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干了,白白丢掉了很好的工作。

  对此,某网站校招频道负责人提醒大学生,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毕业生不能仅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考虑工作,还应该对工作本身抱有理解和宽容。允许工作与个人想象有一定差距。换句话说,毕业生要学会在企业所提供的诸多工作要素中明晰自己的优先排序。比如衡量一下这份工作的分量:这个工作是你的兴趣所在吗?是你的意向职位吗?等等,考虑一下把这些因素放在职业选择的优先地位,而不是加班、艰苦环境等不尽完美的工作条件。

  步入职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路上至为重要的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是许多大学生苦苦追问的答案。很多人感到彷徨和无助,然而无数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大学生只有更多更早的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职业人,抛却校园的优越感和学生气,尽早的将自己所学和企业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走上职场稳健发展的光明大道。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