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育的差异是最近大家都在热议的话题,我也来说说我看到的新西兰小学的情况,只摆事实不讲道理哦!
一、每年都有新班级新同学
过去在国内的时候,如果不是转学了搬家了等特殊原因,孩子们在小学时光,基本都是同窗六年的,而在新西兰不是这样的,孩子们每年都会有新的班级新的同班同学。这里的学生,每年要重新进行分班,因为这里没有国内的重点班一说,因此每年的学期末,学生会收到一张下年度的同学名单。学校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跟更多的同学相处,而不是小学那么多年,来来去去只有原来的几个好朋友,演变成“小圈子”。让他们学习跟不同的人相处,也是他们在小学中学到的除了课本之外的另外的知识。
二、“大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孩子在国内的时候,也有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这个集体大多是班集体,班级荣誉是小学老师思想教育时老生常谈的话题,孩子们也会在各级比赛中,为班级荣誉而努力。而到了新西兰,孩子们重视的集体荣誉,还包括他们的组。
原来是这样的:学校把全校的同学,平均分为4个组,尽量做到每组的人数一样。由于每年换一次班,每个班上代表4个组的人数可能有参差,但是学校在总数上调控成一致。在每个星期的学习中,每个同学的相关表现,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每个组把这些分数累积,最高分的就是本星期的冠军。一年中取得冠军最多的组,就是年度总冠军。这样的评比比较客观,因为每个班上各个组的成员都有,因此不存在老师的偏袒;而且这个总成绩,是跟全校这么多的班级挂钩,因此评选的结果比较客观、公正。而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努力争取为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
三、盛况空前的课外兴趣小组。
在国内时,儿子也有参加各种课外班,开始时是兴趣,后来就好像成了才艺培训,我和孩子在接踵而至的各种考级,各种特长加分疲于奔命,都忘了自己是为了热爱音乐,还只是为了会弹琴。到了新西兰之后,儿子学校也有各种兴趣小组,除了球类的小组外,还有话剧、合唱、电视台等。学校每年都会筹办一个由100多个学生参加的话剧表演,然后年底在学校礼堂对外公演3场,一个差不多2个小时的话剧,以5元的价钱对外售票,吸引了附近的大批居民前往观看,真是盛况空前。而电视台,则是教小朋友如何使用手提摄像机摄像,然后把摄到的画面进行编辑。对于学校发生的事情,小记者们还会对校长、老师等进行采访,这些采访的内容会在中午时在每班的小电视上播放,对于小朋友来说,确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四、颁奖典礼。新西兰的小学,每个班每周都会有3个同学,因为各自的优秀表现获得一张绿色的小奖状,而3个里表现最出色的一位,可以拿到全班的最佳表现奖。这个奖,在每周的校会中颁发,奖品是代表每个班的小奖座一个,可以放在家里一个星期。而在一年中,能够获取5张绿色的小奖状,就可以到学校办公室换取一张更高级别的金色奖状。跟国内一样的是,学校也有一个年终总结会,表彰先进。这个总结会,欢迎家长参加,让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悦。总结会上,每个班都会有3名学生获奖,奖项的名称相当于国内的“三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文明礼貌学生”,而这3名学生的家长,会收到学校打印的邀请信,郑重邀请家长参加总结会。跟国内不同的是,这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只是上舞台领取一张大奖状,没有任何实物的奖励。这或许是引导学生对于奖励,应该持有的一个正确态度。当然,总结会除了总结、颁发个人奖励,压轴的项目当然是全年最佳小组的公布,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代表获胜小组的组长高举奖座,向所有同学致敬,感觉就好像参加金曲颁奖典礼一样。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