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留美你可以这样说英语:中式英语“转正”了

2011-7-14 14:01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627

    过去,如果你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说成有中国特色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可能还会有些不好意思,或者会被人取笑,因为这是一种用中文方式说的英语,是错误的译法,这句话也曾被列为“十大最搞笑中式英语”头名。然而,现在“day day up”不用再羞答答地怕说出来被人笑了,因为它已经“转正”了。在日前南京公布的2014年青奥会的六句候选口号中,“天天向上”的英语翻译正是“day day up”。而伴随着这句话的入选,曾被诟病的“中式英语”也开始逐渐被外国人认可,“中式英语”正在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Chinglish”登堂入室

  “day day up”,真的可以这样说

  7月11日南京青奥会组委会确定的六条青奥会备选口号面向公众公开推选后,不少市民发现“day day up”竟然成为备选口号之一,很多人惊呼:“还真的可以这么说啊!”

  “day day up”这句话在中国流传很久,一方面,从事英语教学和语言研究的人反对这种译法,因为这是用中文的思维在说英语;另一方面,它又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传播,被人们作为一种笑谈。

  但在不经意间,这种搞笑的中式英语已经渐渐被外国人认可。天津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美国留学生马科(Mark)告诉记者,刚来中国时,他曾被这样的英语搞得一头雾水,但当他开始学习中文后才发现,这么翻译“天天向上”这句话,既活泼又生动,比正确的英文译法有意思多了,而且,还好记。

  据介绍,中式英语,外国人将其称为“Chinglish”,除了着名的“day day up”,还有“old three old four(老三老四)”“give you color to see(给你点颜色看看)”等句子广泛流传。

“long time no see”成《阿凡达》台词

  一直以来,中式英语常常被国内学英语的人们拿来自娱自乐,人们恐怕没有想到,有一天这样搞笑的英语句子会被外国人认可,但现实是,的确有很多中式英语开始在外国人的口中频繁出现,最广为人知的一次则是在电影《阿凡达》里。

  “好久不见”这个词组曾被译为“long time no see”,在去年热映的美国大片《阿凡达》中,影片在1小时40分左右的时候,主人公就说了一句“long time no see”。
 

  今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本市市民肖飞告诉记者,他刚到英国时,在学校也曾说过中式英语,当时他很害羞,怕被人嘲笑。后来,他发现外国人反而觉得这样说英语很有趣,而且渐渐地,他们也开始那样说了。比如,咱俩谁跟谁,他们也会说:“We two who and who.”
 

  语言专家:中国的影响,文化的融合

  中式英语“转正”,除让曾经使用它的人们兴奋外,也引起了语言文字学者的关注。天津市语言学会的专家杨建学认为,中式英语被国际社会认可,并且影响力加强,这也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中文对于英文的影响作用也会越来越显着。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中式词汇最终变成英文词汇,比如,“kongfu(功夫)”“tofu(豆腐)”等等。
 

  网友评论

  民族的,成为世界的
       有人猜测“day day up”最终不能被选为青奥会口号;有人欢呼英语开始汉语化;有人担心英文老师从此会少了很多工作;有人则将这件事编成了歌。
 

  总之,随着“day day up”的“转正”,这句在网络上被使用极高的一句话让人们感慨以后中式英语不用感到尴尬了。

  原来“day day up”已经被认可了!那“good good study”呢?

  应该不会被选中,太口语化了!

  如果高考写“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绝对会被批错误的。

  完了,英语老师要失业了。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英语,学着不再累,现在时、完成时,都成过去时,上个世纪英语真难会。啊,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自由的心去飞,创新词,改语式,光荣属于中式英文的每一位。”(改编自《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微评论

  被认可,也别忘了规范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中式英语登堂入室这件事,大概也是因为说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被人认可的句子。
 

  从英语语法上来看,中式英语的确有一些小错误、小尴尬,但它却令中国人捧腹,令外国人喜欢,而且,具有极强的传播力。一些外国人也开始说这样的英语句子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句子“错得韵味十足”。

  曾经有人猜测中式英语的前途是消失还是繁荣,现在看来,中式英语要消失,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已经成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它的新式变体也在不断涌现,网络热词给力(geliable)的译法就是一例。可以预见的是,它们随着网络的传播会越来越有影响力。只是,这类词语在被广泛认可后,也要注意错的尺度,毕竟,作为语言,它要遵守规范,将错就错,或是倚错卖错,尽管能流传一时,但对规范英语的传播有不利的影响,融合英语规范和中文思维后的中式英语,才会具有持久的魅力。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