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留学美国:中国学生的“挥霍”恶习

2011-10-25 17:28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421

       近日,一则关于在美小留学生月均花费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的新闻引起各方关注。数额如此之大、挥霍程度如此之高,再次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小留学生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记者调查发现,小留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有效的监管。 父母远在国内,小留学生谁来管?学校?寄宿住所?还是华社?只要任何一个环节真正发挥作用,这些背井离乡的小留学生状况或将改变。

  穿名牌、开豪车、讲排场,这已成为一部分中国留学生的恶习,并慢慢腐蚀着小留学生的心灵。

  据美国洛杉矶华裔居民张小姐透露,她的外甥几个月前赴美留学,住在她家。一个学期下来,外甥的学习成绩未见长,而每个月4000美元的生活费被他全部花光不说,就连信用卡都被刷爆,这让远在中国拼命为他挣钱的父母十分寒心。

  记者调查发现,月均挥霍5000美元的小留学生并不在少数。上海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让15岁的女儿小雯能接受到国际化的教育,她与丈夫于去年送女儿前往加拿大温哥华读书。

  “孩子小,在家没吃过苦,就固定给她每月2万元人民币生活费,但这只持续了2个月。”李女士无奈地说,2个月后,小雯开始要求增加生活费,“2万一个月还不够,这钱怎么花的?”尽管心存疑虑,但为了这个独生女,李女士还是再加了1万元。小雯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巨额消费,除了每月固定的3万元生活费外,她还通过在加的亲戚申请了信用卡。

  身处上海的李女士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便亲自前往温哥华查个究竟,然而这一次加国之行让她痛心。“女儿寄宿的宿舍里乱七八糟,堆满了各种知名品牌的购物袋,这明显不是学生应该有的环境。”李女士一气之下训斥起疼爱至今的小雯,一向乖巧的小雯却顶起嘴来,还不时冒出各种脏话,李女士此时才痛心地发现送小雯出国的选择也许是错误的。

  李女士后来了解到,小雯在加的半年多学习中,经常与一些不求上进的小留学生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攀比,她手中的生活费化得如流水一般。李女士细数了小雯住所中的名牌包包,“不下十几个,价值不菲。”

  李女士激动地表示,自己要在国内做生意,没时间照顾小雯,本以为可以通过亲戚或者学校督促小雯,然而一切没那么简单。记者了解到,李女士与丈夫在上海共同经营一家公司,以他们的物质条件完全能满足女儿的需求,但小雯的挥霍让他们夫妇感觉未尽到做父母的教育责任。

  小雯曾多次表示想回上海就读,她说,“这里没法跟上海比,天天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快憋出病了。”然而,尽管李女士很犹豫,但出于种种考虑,还是劝说女儿打消了回国的念头,并承诺不会减少她的生活费。

  专家提醒:送孩子出国读书莫太早

  留学专家表示,现在出国读书的孩子明显低龄化,这不仅意味着父母要为他们付出更多的金钱,他们自身也要从小就开始适应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很多中国孩子原来在家里受到百般照顾体贴,或是受到中国学校和家长的严加管束,生活和思想上缺少独立性。如果为子女定下较高的目标,则容易让子女受困,有的小留学生甚至有了多年的留学经历,但最终还是会用一张假文凭去欺骗父母。

  中国家长不要太早把孩子送出国外读书,尤其不宜在初中阶段以前就把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如果一定要送出国,也应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所去国家的教育体制及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仔细为子女全面受教育情况进行可行性规划。

  主责:父母该正视金钱负效应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送年龄较小子女出国就读的父母,往往都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小留学生出国时年龄偏小,极易沾染恶习.

  这个问题能否妥善合理地解决,父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人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不适宜单独出国留学,年龄小的背后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往往较差,而这主要要“怪罪”到父母身上。

  李女士虽意识到女儿出了状况,但却感觉无力挽回。她说:“我也知道这样放纵小雯是错上加错,但叫我怎么办呢?”

  对于李女士表现出的无助,专家认为,培养孩子是项长期任务,不能总停留在某一阶段,或者将子女限制在父母为其制定的阶段内不能跨越。从这些小留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大部分是有钱人家子女,物质上的纵容极易导致子女的娇宠任性。现在,不少人的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了,但各种社会陋习的入侵也会随之而来,建议小留学生父母要有效地寻求方法增进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夫妻双方要有明确分工。子女的教育是一生存在的,父母不能因为受挫而放弃教育责任。

  主导:华社需落实助侨服务

  华社的宗旨是为海外华侨华人服务,而该团体是否能够在小留学生的海外生活中也发挥作用呢?在英小留学生小荷说,有的华社也会开展一些活动,但多数也只是娱乐,真正针对小留学生的活动少之又少。

  记者了解到,有些华人社团会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与国内节日同步的团聚活动,会邀请一些留学生参加,但针对小留学生的活动几乎没有。

  对此,有华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活动需要经费和人手,但缺少相关部门的支持。这种举步维艰的状况,让他们原先想针对小留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计划成为泡影。

  华社凸显的作用应体现在各方面,小留学生作为弱势群体更应受关注。华社需要有组织地开展类似关注小留学生的活动,引起家长的兴趣。那些不惜重金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投一部分钱到华社活动中,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要有人先牵头。”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