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昆明女孩留学在星岛

2014-10-28 09:41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569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奔赴新加坡,在那里继续自己的学业。

  新加坡是一个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国家,使用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人才留在新加坡工作、学习、生活。通过一位昆明女孩在新加坡求学的经历,我们能发现这个城市国家的另一种魅力。

  昆明女孩留学在星岛

  下午3点,一位老人带着孩子在鱼尾狮公园享受天伦之乐。新加坡中小学每天7点30分前要到校,下午2点30分放学,如果有CCA(课外活动)的话就要到五六点。中小学课程不算紧张,孩子们有大量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牛车水公交站台,放学后等公交的女孩。和国内相比,新加坡父母很少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大多学生都是乘坐地铁或公交。

  宋思颖在一点点熟悉着新加坡。

  这位22岁的昆明女孩在她的网络空间里,越来越多地记录着她在新加坡的新鲜见闻,从一堂课,到一次参观和出游,甚至只是一场雨。她选择了这个在赤道附近,终年炎热的国家,选择在此开启她的人生梦想。

  一

  一辆亮着刺眼大灯的公交车从山坡上绕了下来,宋思颖拿出手机,时间正好22:00。

  她乘上了这趟公交车。道路通常都很顺畅,半个小时之后,她就能回到了租住的房子。那里有一群她刚认识不久,但已无话不聊、叽叽喳喳的小伙伴。

  我们在十分钟之后也乘上公交,离开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是趟挤得像插筷子似的校园公交,整辆车有大半学生都在说着带中国各地口音的普通话,有的则直接用方言讨论国内的事情。

  据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公交在早晚时段都会这般拥挤。传闻中,这时的公交车是擦出爱情火花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流传的故事,说某个女生上车之后,因为人多,没有扶手可以抓。此时一名男生伸手拉着她,直到目的地到达。于是,二人开始约会。

  许多到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都会到校外不远的地方住,因为校内宿舍少,不易申请。宋思颖来新加坡之前,就通过网络认识了现在的小伙伴,提前聚在一起租到了房子。每天,她乘公交或者地铁上下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最高学府,地位相当于中国国内的北大、清华。2014年的全球大学排名中,它的排名位居亚洲第一。

  校园内的道路上终日有公交车行驶,校内跑的免费,驶向市区的则需要支付车费。这个学校已跟城市融为一体,没有大门和围墙,搭乘公交即可自由出入,也无需登记造册以及安保检查。对于初访者来说,不知不觉间才发觉已身在校园。

  这个校园拥有大块的足球场、网球场,草地油绿。室内也有多个供游泳、健身的场所。整个校园里都生长着枝干高大的乔木,在起雾的时候,甚至一眼难以望到尽头,活是一片清幽深渺的雨林。学校依山丘而建,晴朗时登上高地,可一览大半个新加坡,甚至看到海洋的一角。

  宋思颖是今年7月中旬到新加坡的。刚到的时候她甚至不会乘车—这里的公交需要在下车前一站按铃提醒司机,司机才会到站停车。她不熟悉这个规矩,常常坐过站。

  最尴尬的莫过于行人路遇车辆。新加坡的车辆遇人即停,让行人先行;刚到的时候,宋思颖遇车便让,而车也停下让她,道路中出现短暂的僵持。

  四美的街道,两名印度孩子和家人走在放学的路上。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学校以英语教学为主

  二

  2014年5月,这个长得白白净净的昆明女孩儿还在湖南一所高校,准备迎接她的大学本科毕业式。毕业之前,她曾一度坚定认为,自己要在国内从事传媒工作。

  到新加坡后,宋思颖读的是授课型研究生,专业是汉学(Chinese studies)。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英联邦式,研究生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学制不同,前者一般是一年或一年半毕业,后者一般是一年半到两年。研究型主要偏重做学问,为读博士做好打算,相较而言,申请难度要高一些。若考虑硕士毕业即就业,据说二者并无差异。因此,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都选择攻读授课型研究生的学位。

  新加坡的学习并不轻松。宋思颖每天一早到学校,大部分时间整天都会待在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有7所图书馆,图书馆有自由讨论区,有阅览和学习室。馆藏丰富,覆盖广泛。包括建筑、房地产、人文及社会科学、商业、法律、医学、牙科、科学、工程和技术等,也包括电子资料和数据库。

  宋思颖上课多是在小教室。这些教室小到像国内很多公司的小型会议室,有电脑和投影设备,一个椭圆桌、几把椅子,通常一个老师给三四个学生上课。老师边授课,边与学生讨论,学生遇到问题,可打断讲课直接提问,没有什么按部就班的课堂礼仪。一些来自欧美的学者会经常位居客座,加入授课。

  对于宋思颖来说,语言关还需努力跨越。实际上,中国学生到新加坡留学,通常雅思都要达到6.5分,新托福90分以上(580分以上)才行。但实际情况是,到了那里,还得加强英语锻炼。一是弥补国内英语学习的不足,二是新加坡有独特的英语发音,需要熟悉。

  宋思颖就读的专业学费为每学期1.5万新元,不过她选择了另一种缴纳学费的方式,她每学期的学费只需9000新元,合人民币一年4.5万元(按1:5汇率计),但前提是毕业之后须在新加坡工作3年。连带租房等日常开销,她每月的花费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不过,普遍认为这种开支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并不算贵。

  为了履行在当地工作三年的约定,宋思颖初步打算在新加坡当汉语老师。这份工作在新加坡月薪在2700新元上下,大致相当于人民币13500元。

  几名学生在滨海湾,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社会实践课,是新加坡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与中国教育相比,新加坡教育的理念更注重实践与学习的结合。入夜以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球场上依然灯火通明

  三

  相当数量的中国留学生都会选择宋思颖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这能让留学生节省大笔费用;另一方面,对于新加坡而言,也意味着大量人才能以这样的方式留在当地些许年月,为该国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新加坡长期保持“人才立国”战略。2013年,一项“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的研究显示,在全球103个国家中,新加坡的人才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排名为47。

  新加坡的人才竞争力,得益于多种手段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比如,像宋思颖这样的海外留学生,新加坡银行可提供高达7000-8000新元的高额学费免息贷款。毕业之后,还可直接移民,享受当地人诸如廉价房、医疗保险等福利。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当地工作1年之后,就可以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绿卡),一般的外籍工作者,则需要持系列材料在工作2年后才可申请,且获批准率视情况而定。

  不仅如此,新加坡的视野甚至早已延伸到了中国内地的中学生身上。这些优秀的中学生被“掐尖儿”式的带到新加坡,几年以后,他们往往会在新加坡读大学,这意味着有相当一批人会因此留在新加坡工作,还可能就此定居下来。就在今年5月,新加坡一所知名中学就在昆明举行交流会,招到了20名云南籍学生。

  对于中国的中学留学生,新加坡政府的奖助项目也颇为慷慨。从1998年起,中国的初中毕业生,经选送到新加坡的,可直接从高中一年级开始上学。这一计划下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费全免,食宿在校也都免费,每月享受几百元的政府津贴,且津贴随物价水平调整。毕业后,他们可进本地大学深造毕业,也可到欧美进行深造,当然,学成之后,必须在新加坡服务6年。

  新加坡的思路是:若不提前“动手”,这些优秀人才可能会被欧美国家吸引而去。

  四

  宋思颖的课程多在晚上进行。因为她的很多同学是当地人,白天要工作,晚上才有时间学习。为照顾这些人的学习,所以很多课程选择晚上开课。

  相比于国内的一些夜校,这或许要正规得多。实际上,新加坡的继续教育体系是很完备的。比如,对于公务员,政府对每人每年都免费提供100学时的继续教育机会,课程根据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进行选择;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法律规定,从月工资低于一定水平的人员工资中扣除1%,建立技能发展基金,用于他们的技能提升,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为了更有效率地鼓励低收入者接受培训,政府还成立不同种族的“自助会”,这些组织的职责是寻找同种族的弱势群体,劝说他们去学习。

  重视教育和人才,对于新加坡而言投入不小,但收益也是可观的。借助人才的优势,新加坡得以从弹丸之地一举成为亚洲经济强国,从传统制造业国家向高科技、金融中心转变,并被称为东盟的“大脑”和“军师”。这中间,跨越了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几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转型,而所费的年月仅是一代人的时间。

  不过,宋思颖的妈妈并不太在意新加坡的国际地位如何,她只是十分挂念在新加坡上学的女儿。得知我们要到那里参加摄影展,她赶紧准备了一袋东西,甚至来不及密封,就托我们捎带给她。

  摆在袋子最上面的物品,有常备药品,有鲜花饼,还有下饭的蘸水料……

  中国学生留学新加坡的必备条件

  新加坡公立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

  211、985大学全日制四年本科毕业;

  在校平均成绩最低要在80分以上;

  IELTS:6.5分以上(部分专业需要GMAT和GRE成绩);

  商科类专业至少需要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新加坡研究生申请规划

  当年8月之前:初选学校、专业。准备语言考试。

  9月-11月:到学校开具在读证明和成绩单;撰写个人文书;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文件。

  11月-次年3月:等待录取结果,并获得大学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

  次年3-6月:确定最终选择的学校,交纳学费,获得录取信;提交签证材料,等待批准。

  次年8-9月:飞赴新加坡就读。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