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常春藤近日放榜 斯坦福大学录取率为藤校最低

2015-4-3 09:14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259

  至此,美国大学的录取基本结束,此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学生体验着不同的滋味,有人欢喜有人愁。总体来说,对美国名校的角逐越来越激烈,这些名校的大门越来越难进了。

  三月,是美国大学的发榜季。这些年来因为赴美留学的风潮强劲,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在这个时候被卷入其中,体验着焦虑等待、喜悦兴奋、失望痛苦等等五味杂陈的感受。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母亲和老师,远方深知绝大多数在美国的华人家长都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尽管第一代移民中大多数人没有在美国读高中的经历,可是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尽力不断探索学习。

  下面分享的就是远方这些年来在陪伴孩子成长和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了解的一些点滴。

  什么是“发榜季”

  美国大学发榜的过程与国内高考发榜有很大的不同,之所以称之为“发榜季”,是因为这是个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过程。国内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从申报志愿到得到录取通知书只需几周时间。而在美国,从高中十二年级一开学,很多学生就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大学了。

  找老师写推荐信,列出自己的课外活动、义工时间、得奖名目,呈报高中的成绩单(包括GPA、SAT、ACT、AP等等),填写申请表,写申请大学要求的短文…… 所有这些程序完成后,这些高中生们就开始进入漫长而焦急不安的等待中。

  因为美国的大学是自主招生,没有统一的要求,所以在录取程序和时间上也是各自为政。严格说来,美国大学的发榜时间可以从高中上半年的十二月持续到第二年的五六月。

  提前录取有不同种类

  十二月是美国大学提前录取的发榜时间。申请提前录取分为几种形式,有的是录取了一定要去(Early Decision),有的是录取了可以不去(Early Action),有的是只能提前申请一所学校,但录取了可以不去(Single Choice Early Action)。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ED,就是录取了一定要去。

  提前录取对于大学和申请者有什么意义呢?普遍的说法是,对于大学来说可以在这场申请人“争夺战”中提前锁定一部分对本校有“诚意”的学生;对于申请人来说,因为提前申请的录取率远远高于正常录取率,很多大学甚至高出一倍,这无疑增加了进入心仪大学的把握。

  不过远方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很多顶级名牌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招收的是校友子女(legacy)和运动员,其他学生被录取的机会并没有增加,甚至比正常录取时更低,这在美国大学录取中早已是一个公开的“潜规则”。

  美国一些州立大学和名气不大的学院采取“滚动录取”(rolling)的方式。这些大学一般从九月开始接受申请,有些甚至没有截止日期,学生在递交申请后会在几周之后就得到录取与否的通知。

  不过尽管如此,很多人的经验是,早些提交申请被录取的概率还是会大些。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些大学尽管没有申请的截止日期,可是奖学金、助学金的申请还是有时间限制的。

  发榜后博弈才刚开始

  再回到三月,美国绝大部分大学在这个月放榜。有些发布时间很有意思,如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在内的八所常春藤盟校总是在3月底的同一天发布,而斯坦福大学的发榜日则比常春藤晚一天。

  不过今年有点变化,斯坦福本来早早公布在4月1号发榜,后来又调整到3月27号。有人猜测说斯坦福是为了保持自己在周五下午发榜的传统,这样可以避免接那些愤怒的电话,因为近年斯坦福录取率屡创新低,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被拒之门外。

  麻省理工学院总是在3月14日圆周率日(π Day)的18点28分(正是3.14的2倍)发榜,凸显其理工名校的本色,而它的强劲对手加州理工学院则总是在它的前一天公布录取名单。

  过去人们常说从大学寄来的信件薄厚上可以看出收到的录取信还是拒绝信,因为随着录取信一起寄来的还有大学的各种文件。不过现在这种说法过时了。

  在发榜日的时候申请的学生们都是坐在电脑前一遍遍刷屏,惴惴不安地等待大学的“宣判”。而随后的几天里,那些或薄或后的信件就会出现在学生家的信箱里。

  大学发榜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然而,在美国,一纸录取通知书或拒绝信,并没有为发榜季画上句号。相反的,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与申请学生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首先,因为很多申请人会拿到几个,有人甚至会拿到十几个录取通知,而每个学生最终只会从被录取的多家大学中选择一所,这就意味着每所大学最后报到入学的新生数量与发出的录取通知数量之间是有差异的,而这两个数字的比值就是名校特别看重的入学率(yield)。

  以哈佛耶鲁为例,2014年的入学率分别是82%和71.7%,就是说,这样的顶级名校也会被相当比例的学生拒绝的。

  美国名校之所以看重入学率,是因为一方面它标志大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这个数值越高,说明大学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数字会对于每年的大学排行榜产生影响。

  因此,各个大学为了保证自己的入学率就会在录取的过程中大做文章。比如各个指标都出类拔萃的申请人常常会被排名十到二十的东西放在候补名单(waitlist)上,或是被直接拒绝。

  因为招生官认为这样的学生对于他们大学来说过于优秀(overqualified),即使录取他们,他们也只是拿这些大学当作“备胎”。这种做法因起源于波士顿的塔夫什大学而被称为“塔夫什综合症”。

  与“塔夫什综合症”这种饱受非议的做法相比,很多大学为争夺“优质”申请人采取了更积极的措施。比如,一些大学会在指定的发榜日之前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向一小部分优秀学生发出录取通知书,附带着以报销机票来盛情邀请学生参观学校。

  还有些学校更是下力气,如在全美文理学院中排名第二的阿默斯特学院,在录取的学生中选出五名,给予每人高达两万五千美元的研究奖学金并配专门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对得到的学生来说,这个意外惊喜自然会让他们在选择学校时为阿默斯特学院加分。远方认识的一个华裔女生就因此在多家名校中最终选择了这个大学。

  很多大学都对“心仪”的学生格外慷慨。一名被Rice大学录取的学生向校方咨询是否可以得到助学金,学校方面很快回应:根据你家庭的收入,你无法得到助学金,可是因为你优异的成绩和表现,你将得到总计八万六千美元的奖学金。

  一些排名靠后些的大学还会用全额奖学金的“糖衣炮弹“来轰炸目标学生。

  当然,“势力”的招生官们对于他们眼中普通的录取者就不会这样主动热心了,他们往往会客气委婉地拒绝说:对不起,按照学校的政策我无能为力。

  再来说说申请大学的学生们是怎样度过发榜季的。收到梦想大学录取的,自然兴高采烈,心满意足。若被自己向往的学校拒绝的,除了伤心外也没有任何补救办法。而被名校放到候补名单上的是最纠结的,不愿放弃的就要做最后一拼。

  为了争取从候补名单上“转正”,常见的做法有:一,学生直接打电话到大学招生办,表示自己的诚意。二,请学校的老师写信或打电话强烈推荐。三,把自己在高中最后一年的亮点,如优秀的成绩、获得的奖项等等提交给大学。

  那么,从候补名单上转正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只能说是“尽人事,听天命”,在顶级名校希望渺茫,它们常常只从几百甚至近千人的名单上录取两位数的学生。2014年耶鲁大学就只录取了14个。不过排名在十名以后的大学希望就会大很多,很值得为之一搏。

  度过三月的“发榜季”之后,大批拿到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们开始进入四月的“择校季”,对于许多被多所大学录取的学生来说,如何选择那唯一属于自己的大学,还真是一道难题,毕竟这关系到自己未来四年甚至可能是一生的重大选择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