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出国游学:留学申请的前奏

2015-4-14 13:52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445

  “带孩子们出去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消费。”河南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说,去年他带着学生带美国游学,有的学生每到一个地方首要任务就是购物,手机、名牌包、衣服,什么都买,“至少花了几万元人民币”。

  虽然这样的孩子不是多数,但会影响整个团队。这位校长介绍,最初孩子们都是跟着团体安排统一吃饭,后来就有几个孩子请假到外面吃,“这种事情也会传染,”慢慢地其他孩子也开始隔三岔五地到外面去吃饭了。

  对游学项目常见的质疑是其演化为旅游项目,但在郑州那位校长看来,“游学团有的时候成了代购团,”不少孩子都是带着购物清单游学的。

  业内人士介绍,负责的机构在出团之前都会跟家长交代,尽量别给孩子带太多钱,一方面是因为不安全,一方面是孩子自制力不强,“但是有些家长给孩子带了几千美元,有的甚至把信用卡给孩子,让孩子随便花。有的孩子甚至花了十几万元。”张峰说。

  而且“孩子们购物很容易互相攀比”,在那些“大手大脚花钱”、“随意刷卡”的同学带动下,有些孩子也不淡定了,一个孩子买了iPhone6,就会有人跟着买。

  “我们十几个同学花钱多少能相差6~7倍。”冯璇说。

  孩子收获了,但父母的钱袋子瘪了,所以,家长圈里戏称游学是“不坑孩儿只坑爹”。

  游学正变成留学的前奏

  当然,出国游学不菲的花费对于富裕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一个三年级学生家长最近刚刚向静轩妈妈咨询了游学的事。“孩子班里有的同学借着父母访学在国外待过半年,有的孩子每个假期父母都带着出国玩儿,假期开学后同学们聊的都是国外的事儿,这么下去孩子之间差距会越来越大。”静轩妈妈说。

  正是这种“差距”使得“敏感”的家长们有了紧迫感,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行动,又进一步加剧了更多家长的焦虑。

  这种攀比和较劲不仅发生在学校和班级里,在社区的家长圈里也同样存在。

  “你别看小区里的家长平时一团和气,总带着孩子在一起玩儿,其实暗地里都在比着呢。”家长李女士说,她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一起玩的伙伴有多半儿都和父母出过国了,“大家回来后都要在小区里散发礼物,搞得她也总嚷嚷要出国玩儿。”

  “游学本不属于大众消费。”游学中介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这个行列,一方面使得这个市场水涨船高,同时也促使一些资质不太好的机构在价格上做文章,推出一些低价的项目,“一些固定的成本是无法节省的,省下的只能是游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比如请什么样的老师、参加什么样的活动。”

  不理智的市场伤害的是消费者,不理智的教育市场最终伤害的就是孩子。

  游学对于一些家庭的冲击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孩子整体的教育和成长规划。

  北京家长赵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二,学习成绩非常好。在赵先生的计划里,孩子出国留学应该是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阶段的事,但孰料一次游学经历把家庭的留学计划大大提前了。

  去年暑假,赵先生的儿子赴英国游学,短短20天的时间就让小家伙迷恋上了国外教育,认为那里轻松快乐,没有那么重的课业负担。不管赵先生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儿子说他只看到了国外教育的表象,但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固执得很,无奈之下,赵先生开始考虑让儿子高中去上国际班。

  而这意味着,身为工薪阶层的赵先生,势必要为这个选择卖掉一套房子。

  赵先生的经历不是个例。就在赵先生儿子所在的中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游学回来后就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愿望,而且恨不得高中就出去。

  长沙的安女士现在已经把孩子送到美国读高中了。“我们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家长,在孩子参加完游学夏令营或冬令营后,最终把孩子送到了国外。”

  有教育界人士介绍说,游学已经开始演变成留学的前奏,而早早出去留学也成了一部分孩子逃离压力的借口,而不是综合考虑后的理性选择。“我们国际班的孩子初中时基本都有过游学的经历。”郑州那位高中校长说,事实上,国际班学生也并非全部出自富裕家庭,不少人家也只是城市工薪阶层。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