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算出国的这个想法一出现,到漫漫留学长路,父母总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父母在社会上摸打滚爬许多年,比我们多很多见识和阅历,那在留学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十字路口,我们是坚信父母给的建议,还是坚持做自己呢?
矛盾1: 要不要出国呢?
每个激情澎湃的好青年,应该都会积极响应一句标语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碰撞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风俗的渠道。但现实是“我”想去看看没有用,如果不是土豪,留学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爸爸妈妈辛苦大半辈子的辛苦钱要不要投资在“我”的身上呢?
自身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是成功的出国一定也离不开爸爸妈妈做坚强的后盾。
因此笔者去采访了小棋,他的高考成绩十分不理想,但是他告诉笔者他十分想出国学习摄影,他觉得出国成了他唯一的希望,说不定到国外去了之后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小棋的爸爸却并不支持,叔叔觉得本来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富裕,其次小棋自身的能力不强,在国外并不一定就能混出什么名堂,因此小棋感到十分沮丧。
但是当笔者接下来问了小棋关于出国的详细计划之后呢,发现他对于留学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都没有了解过他想去的大学。所以笔者觉得小棋只是把出国留学当成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因为留学不是一笔小的开销,所以这时候听听父母的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能片面地抱怨父母不支持自己的决定。
但是也有一部分小伙伴,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都比较独立,也许他们的对于留学的各路消息比父母来得还要灵通。他(她)对自己有着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话,其实父母只需要提出自己想法或建议,和孩子沟通一下,还是可以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
矛盾2: 选顶尖大学还是适合自己的大学?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如果抱着“名校情结”为孩子出国选学校,是否真的就能让孩子大展鸿图?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到我的一位好朋友猫君,他同时被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和皇后大学录取。大家都知道,前两所大学的国际排名十分靠前,但是加拿大的皇后大学虽然排名不高,但是也是当地口碑十分好的一所大学,而且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非常王牌。多方考虑之后,猫君选择了皇后大学,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现在猫君非常感谢父母当时的决定,现在在皇后大学的生活也觉得十分开心。
常常会出现这样两种非常极端的言论:一种是特别优秀的人才需要出国深造;一种是在国内混不好才需要出去镀金。其实留学并不是这样的,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而且孩子独立自主能力不错,出国总是会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而每一个孩子的自身条件不一样,只要能选对适合孩子的学校,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其实所谓的“名校情结”反倒是不对的,并不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矛盾3: 念完书要不要回国发展?
因为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较多,很多父母都不忍心让孩子常年呆在国外,害怕没有人照顾,生活得不如意。加上国内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也许念完书回国更容易找到高薪的工作,生活也比在国外更轻松。
这个问题我觉得真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了。也许孩子所学习的领域,国内现在发展还无法提供完善的设备进行科研;或许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就不太容易适应国内的了;或者自己的社交圈都建立在了国外,回国会觉得很孤独。其次再结合孩子接下来未来的计划,相信其实孩子会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
矛盾4: 万年不变的情感问题
笔者与闺蜜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抱怨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父母干预自己的情感问题。一会儿让相亲了,一会儿催婚了,一会儿谁谁家又生孩子了,无形中真的有很大的压力。有的时候觉得很难过,因为感情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故意不想早点结婚,只是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平均结婚的年龄也越来越晚,父母其实不必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还在情感的问题上。相信作为一个成年人,是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的,介入太多只会形成更多的压力给孩子。
其实,这些矛盾不仅仅存在于每一位留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对于自身问题的思考。当然,我们要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栽培,也要学会去和父母沟通。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着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着及说出。” 希望作为留学生的我们,可以与父母建立一个良好互动的关系,也希望每一位留学生家长都可以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成长。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