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上大学,由于中美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的不同,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在留学生活初期,来自课业上的压力令人感到吃不消。不论托福听力成绩有多高,几乎每位留学生刚开始上课时都经历过一段“鸭子听雷”的茫然。为了使留学生能减少留学初期的盲目摸索,我将上课的一些体会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即将步入美国留学的学子们有所帮助。
课堂录音、记笔记很重要
在美国学习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考试的重点全在课堂上,书本上很难找到考试内容,所以在美国课堂上,同学们录音、记笔记是课堂学习的重中之重。上课时即使听得再认真、笔记做得再勤快,也不免有疏失之处。这时候,录音机就成为温习功课、补充笔记的最大帮手。但录音之前一定要征求教授的同意。
除了自己预习、复习时的笔记之外,上课所记的笔记常常是课程的精华、考试时参考的宝典。大致说来,一至两个学期下来,留学生就能培养出记笔记“简单扼要、层次分明”的功力。有了上课完整的笔记,预习、复习功课时更能如虎添翼。
越怕出“洋相”越应该发言
上课时的发言,不但能与教授及其他同学做多向交流,也能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在教授心中留下好印象。中国学生通常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许多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害怕出洋相而不敢发言。事实上,人都已经越洋留学了,又何必过分担心出洋相呢?所以突破心理障碍是留学生最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美国学生从小就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随时能侃侃而谈。但他们也习惯接纳别人发表意见,一旦外国学生发言,他们通常会耐心听完。刚开始若真不知如何表达,不妨先就上课听不懂、听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当然,最好是能逐渐去除恐惧心理,勇敢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