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那些完全错误的留学申请志愿者经历

2015-10-27 09:54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481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为了申请大学而去做志愿者,大到假期时跋山涉水跑到贫困山区支教,或者漂洋过海去非洲做志愿者;小到在街头为各种弱势群体募捐,或者打扫社区卫生之类。还有一些家庭会定期将他们的孩子送到各地的孤儿院、敬老院做志愿者。所有这些,都主要是为了,或者说成为了他们申请的文书素材。

  对大学招生官来说,这些烂俗甚至肤浅的经历无疑是花钱去作秀,对申请没有任何帮助。由于太多学生都会在文书里写到志愿者经历,这种经历甚至会对申请产生负作用。招生官们有时还会用这些无聊的志愿者故事开玩笑,称其为“公益旅行”。

  有的学生写到“去年暑假在Upper Slobovia 挖水沟的两周时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从没有预料到那里的人们会那么穷。他们以虫子为食,用罐头瓶做马桶。这些不幸的人教会了“我”很多人生道理,特别是让“我”感到庆幸“我”不是他们其中一员…… 试想一下,一个戴着白手套,坐着路虎,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驾车旅行的少年怎么可能给当地带来真正并持续的帮助呢?

  经常有家长会问,这样的志愿者经历在申请中究竟有没有分量?

  坦率讲,没有任何价值!

  这样的家庭虽然足够富裕到可以出得起随时在愿意的时候,随时往返非洲的机票。而招生官更愿意看到学生在当地社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虽然这些经历不如在南苏丹教小孩英语的经历让人惊叹,但是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可评估其影响力、有趣并有实际意义的活动。

  那些志愿者经历写的很好的孩子,通常是在一个地方待了四周或者更长时间,能够透过“表面”真正去理解“贫穷”,并联合更多的人为他们做出实质性的帮助。并不是所有的义工旅行都是糟糕的。

  但是不要奢望将志愿者经历作为哈佛、普林斯顿或者耶鲁的敲门砖。相比你护照上那些“花花绿绿层层叠叠”的海关戳,这些学校会更看重你的影响力、反思能力、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