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澳洲留学生活 怎么出“中国式”圈子

2017-12-1 17:03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491

  出国留学之后,身边人总会问这一个问题:你出国之后,是不是交了许多外国朋友?

  额……貌似没有!

  虽然来澳洲留学,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中国的留学生上课聚会,还是倾向于和中国的朋友一起。就不像欧美、东南亚、南亚、拉美的学生,各种混搭。

  于是,外国版知乎上就有澳洲朋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留学生总是在一起扎推,而不是试着融入外国社会呢?

  留学后,如何广交各国朋友似乎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走出“中国式”圈子真的很难吗?

  但是去了后会发现融入很难,文化差异、语言阻隔、胆怯都是你需要跨越的障碍,如果你还读了一个中国人占80%以上的商科专业,要谈融入似乎更难。

  出国留学,却似乎是在一个“中国班”里!

  中国每年的留学生大军都在不断壮大着,而成千上万生活在国外的留学生群体们面对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与环境,真的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交圈子吗,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融进去呢?

  对于融入问题,各位留学生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

Flamme Gu:
 

  因为我们从本质上是不同的。

  直到我在西方国家学习的第6年,我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不同的是,我的英语是很好的,至少交朋友是没有问题的。

  2

  Heather Liu:

  如果你认为只有中国学生这样,那你就错了!

  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的学生也都会扎堆,只不过他们的特征不像中国人这么容易区分,所以你不觉得他们是在扎堆。比如那些韩国和日本的学生,他们也都扎堆,只不过有时候他们被当成了中国人。

  3

  Henry Leung:

  我就是这样一个学生,虽然我也和当地人交流,但是更多的则是和中国的同胞交流,而且和自己人待在一起更舒服。

  其实,融入或抱团,都很正常,印度人也喜欢扎堆内部交流,非洲人也喜欢凑一起自己小圈子,放在任何国家都是很正常的。

  也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个人选择罢了,毕竟要融入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而每个留学生都会面临一个3S魔咒——study,social以及sleep,很多人只能三选二。

  如果融入不进去,那不强融。如果想融入想去交朋友,那就大胆尝试,不如来试试以下几个小方法!

  1多参加校内外活动

  学校肯定有一些社交活动,比如新生欢迎会,体育比赛,演唱会,讲座等。

  和同学或者室友一起参加这些活动,后面你会发现你的朋友越来越多。这些活动,其实只要你时常关注学校群发的邮件就能知道。

  关于校外活动,FB上经常有各种行业内活动的预告,多逛FB,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2去健身房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健身房,老外对于健身是很热衷的,对于自己的形体是很在乎的,在健身房,很容易遇到新朋友,有了健身,聊天也不用刻意找话题。

  前提是你也对健身感兴趣哦!

  3去打工

  比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打工更容易交到朋友。当然,这里指的是local的工作,比如本地人开的咖啡馆、餐馆等。

  打工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为了完成工作,你不得不和他们交流,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

  4加入社团

  挑一个你喜欢的有兴趣的社团加入进去,大家都是有相似兴趣爱好的,更有共同语言。共鸣可以让人忘记所有的文化、语言差异。

  在社团,只要你突破自己的语言障碍,主动一点,是很容易认识到志趣相投的人的。

  5建立学习小组

  这个是最实用的,每次考前,所有人都想打了鸡血一样,大家互相支撑互相鼓励,不懂的还可以互相教,不分文化背景不分肤色,所有国家孩子对于考试的畏惧感是想通的。

  6找外国室友

  可以自己整租一个房子再去找室友,只是找室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关。

  建议找已经工作的室友,这样的人比较成熟,生活节奏稳定,而且混熟了之后可能提供一些帮助。

  7去当志愿者

  参加志愿者活动还可以暂时远离学校课业的压力,深入到当地社区,接触到当地居民,是很棒的经历。

  特别是当地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会认识到很多有意思的人!

  以上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好,不用委屈自己去参加一些不想去的集体活动,更不用为了社交把自己变成一个夜店达人。

  所以,各位小伙伴不妨来说说看,你觉得大家为什么爱扎堆呢?你觉得有必要融入外国社会吗?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