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季已经开始,不少同学有前往英国留学的想法,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还在犹豫不决。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英国读研的课堂体验,同学们有没有对英国留学读研更动心一点呢?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的研究生学制。
英国的研究生总体上分为教学型(taught programmes)和研究型(research programmes)。
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研究生学位都属于教学型。最常见的就是MA(Master of Arts)和MSc(Master of Science)。不同的研究方向叫pathways,申请者可以在多个pathways list中选择自己侧重的研究方向。如果不确定的话,还有一个“open pathways”——没有具体的研究方向,选课的时候也非常freestyle。
研究型项目常见的有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和MScR(Master of Science by Research),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培养从课程设置到最终论文考核都更偏重学术,相当于为读PhD打基础。
英国的研究生full-time是一年学制,part-time可以是两年或三年,应该是世界上研究生学时最短的了。可能正因为此,每年到英国读研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工作多年之后来英国进修的职场人士,拿出一年时间给自己充充电、放放假(from work),又能充分感受异国文化和不同的教育体验,超级合适啊!
英国的课堂超级重视学生的engagement(参与度),想在这边默默无闻地找个角落安静地做个美男子是行不通的,根本躲不过,必须要engage & contribute。学生除了积极参与,只能积极参与。学生们经常被英国老师巧妙的课堂活动设计所折服。这边的教师有一个motto:Furniture is the main barriers, not the student number. ——空间只要耍的开,什么都不是问题。
分组讨论基本上是这边课堂的必备环节,非常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一般概念的分组不同的是,这边的小组是动态的。比如教师会给小组内的学生1-5编号,一轮讨论结束后,教师会让所有相同号码的学生坐到一起成立新组,新的小组混合着来自不同组、不同观点的学生,再进行一轮讨论、争辩、交流。或者课程中间,教师突然说,某某同学你坐到隔壁组里去,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给隔壁组同学解释一下。所以不积极参与很难在课堂上survive,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然成为主角。
在英国高校还有一个很直接的“视觉”感受就是多元和包容。
校园里到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观点的人融合在一起,“强制”地塑造着你的包容性。英国特别强调学术研究中的ethical issues。不管多么小规模的、即使是课堂作业的小活动,只要涉及到跟人打交道,研究者必须要全面考虑,避免在问题设置、访谈对话中出现任何有偏见性、歧视性、引导性、狭隘性的内容。
比如性别概念中的gender fluid(有的翻译为流性人,有的翻译为酷儿),指的就是不希望被定性为单一的男或女,这种情况在英国越来越普遍。
是不是觉得英国的教育体验和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呢?如果你也想来英国读研,感受英国课堂的魅力,现在可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哦!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