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数又创新高,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去年(2011年)多出了快100w,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3%!
眼看着考研这个“独木桥”越来越窄,你还在死磕?其实人生的路可不止这一条,完全可以“多条路并行”,利用本科的每个阶段为道路更宽广、选择更多的留学申请做准备!
大一:了解自己要什么
关键词:试水专业 锻炼软实力 了解留学国家
如果你有研究生出国留学的打算,那么在大一你就可以开始关注留学的相关信息了,对自己的选择有一些初步的判断:我应该去哪里留学、读什么专业、做那些事可以帮助到我未来的申请。
这些信息未来都将关系到未来你的语言考试类别、申请时间和材料。
试水专业
随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及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者转专业,比如有的小伙伴本科学的是商科,但是未来想做一名律师,希望用研究生学历提升自己的背景,那么转专业或者修双学位是你能申请到更好的法学专业的高校的背书。
软实力锻炼
大一在大学四年中相对而言比较稳定,没有太大的学业压力,可以尽情享受大学新生活,多参加些校园活动和比赛。
竞赛的经历是未来文书或者简历强有力的“硬性加分项”,都是你阐述“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如何影响我的职业规划”等面试问题很有故事可讲的点,还能锻炼最重要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除此之外,竞赛还有可能帮你找到实习机会哦!
了解留学国家
建议大家日常就可以关注一些留学的资讯号,了解各个国家的读书生活体验,甚至可以申请不同国家的短期夏令营或者学校的短期交换项目,毕竟未来要在一个国家生活2年左右,提前做好选择总归是没错的!
大二:扎实基础 申请准备
关键词:扎实基础 背景提升 语言考试准备
大二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大二可以说是大学整个四年的黄金时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要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与技能积累上,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扎实基础
大二开始上专业课了,这是你了解自己专业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很喜欢某一门课,可以作为研究生申请方向。
除此之外,要乐于结识专业课老师,如果老师有需求可以申请Research Assistant,你的专业课老师可能就是未来你申请研究生的推荐导师。最后,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稳住GPA,GPA一旦拉低以后就很难追。
语言考试准备
你的留学地决定了你的语言考试类型,一般来说英美澳申请通常用到雅思、托福和 GRE 成绩,因为这几个考试存在一定难度,建议大家大二下的时候就开始备考,一方面是因为大二的时间相对宽裕,另一方面这些考试很难一次通过,需要通实践不断培养对考试题型的熟悉程度,以及词汇与技巧的积累沉淀。
背景提升
在申请实践性强的专业时,实习经历是很重要的参考,所以大二下的寒暑假就可以安排实习了,实习可以加深你对专业应用的理解,更是丰富简历的途径之一。
如果申请 CS、DS、EE 等理工科类专业,那么较实习而言,科研经历则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你可以更专注在自己的研究项目上。
大三:申请冲刺
关键词:提升背景 选校确定 查缺补漏
大三意味着大学生活有一半已经是过去式了。在经过大一的适应期和大二专业的积累之后,到了大三,课时相对大二会减少一些,这个时段就应该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提升背景
大三是冲刺精准背提,补充深入实习的最佳阶段,一切实习和项目都要为提升与申请项目匹配度而准备,比如你想在研究生学习市场营销,那么你可以申请去快消市场部实习,这样在后期撰写文书时,这些经历都是证明自己很优秀、非常适合这个项目的重要背书。
选校确定
虽然很多人会等到进入申请季才拟定选校表,但还是建议大家提前做选校定位。但是因为网上的信息层次不齐,不是一手资料,建议你可以求助许多有申请经验的学长学姐,或者咨询留学机构,最后结合自己的背景和院校调研,初步选择 4~5 个学校和项目。
选定之后,就可以从目标院校官网上扒各种项目要求,确保是否有语言成绩和GPA的强制性门槛,抓紧最后时间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
大三是查缺补漏的最后机会,如果等到大四申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GPA差几分或者语言迟迟考不出来,那么大四几乎没有再让你突击提升的余地,很有可能与Dream school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里建议大家尽量在大四前考出符合项目要求的语言分数,把GPA刷到要求线以上,不然到了申请季,一边备考语言刷分,一边写文书选校,真的容易让人崩溃。
大四:等待收获
提交申请 等待结果
进入申请季以后,你就可以拿着之前初步拟定的选校表作为目标,专心致志准备文书,准备好之后就可以递交申请,安安心心准备收Offer啦!
申请材料的准备你可以参考👉 check list!留学递交申请前你还有哪些没准备好?
部分学校可能还会有面试环节。
以上就是大学关于留学申请准备的分享,希望上述攻略能够帮助你正确打开大学生涯,祝大家都能顺顺利利上岸!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