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名校毕业生陷入“就业魔咒”

2024-8-19 11:01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279

  最近,一篇关于#藤校学生找工作#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文中提到——

  普林斯顿大三学生Daniel,找实习的简历投遍华尔街大大小小的公司,却颗粒无收。

  眼看着暑假都要结束了,他才通过校友关系找到一家学长开设的、仅有三人的初创公司,争取到一个实习机会。

  要知道,2024申请季,普林斯顿的录取率低至5.7%!然而,对Daniel来说,找到一份实习工作,似乎比当初申请普林斯顿还要难...

  过去的每个暑假,很多美国企业都会大批招揽实习生,是学生们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好时机。

  然而今年,情况似乎有所变化。

  美国招聘网站ZipRecruiter显示,相比去年,今年网站上的实习职位数量下降了14%;另一个求职网站Indeed上的实习职位数量也有所下降。

  曾经“挥舞着钞票”抢人的金融、咨询等行业,更是求职者们的重灾区。

  根据彭博社报道,目前美国国内的金融职位空缺减少了30%。然而申请人数较2023年同期却增长了约30%。

  高盛今年招聘的暑期实习分析师比2023年少了200名,总实习职位数量仅2600人,但收到了31.5万份申请;

  摩根大通暑期实习分析师人数减少了600人,占总数的10%以上;他们总共收到了49.3万份申请,比去年夏天增加了82%……

  当在校生找不到实习工作,毕业生们也被“困”在就业路口。

  前段时间,《普林斯顿日报》就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文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53%)没有找到工作;

  理工科专业就业情况相对更好,但仍然有28.9%的学生对自己工作不满意。

  尽管这只是一份独立学生日报,并非学校官方收集的正规的就业结果,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今年的就业形势。

  除此之外,哈佛校报也公布了一项学生调研,数据也不太乐观。

  在这项针对955位本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中,当问到毕业第一年计划要做什么时,只有不到六成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按照往年情况来看,如果求职情况理想,不会只有这么低比例的毕业生选择进入职场。

  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好工作不再是轻而易举就能揽入怀中的,即便是名校生也不例外。

  尽管我们说了那么多“就业难”的问题,但令人意外的是,根据美国劳工部6月公布的数据:5月新增就业岗位达到27.2万个、平均时薪同比上涨4.1%,两项数据均超出预期。

  那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呢?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不是一般的复杂,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01、就业市场供求不对等

  尽管劳动市场新增了不少岗位,但这些岗位大多集中在建筑、农业、服务业等技能领域。而从多项毕业生调查来看,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待遇优渥、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如科技、咨询、金融和媒体等。

  可矛盾的是,这些都是近年来的裁员大户,还缩减了不少岗位的招聘计划。

  ▲截至4月,相关裁员人数已达7.8万,公司包括了Google、Amazon、Microsoft、SNAP、Salesforce等超大厂,行业集中在科技、媒体、零售。图源 | Layoffs.fyi

  由此导致了“大量岗位招不到人,大量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02、市场招聘速度放缓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大批裁员、招聘需求缩减,员工的辞职率和跳槽率也在降低,雇主招聘速度减慢,因此招聘市场上可用的工作岗位减少了。

  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员工更加稳定,但对毕业生来说,也就少了很多机会。

  03、雇主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

  在过去,凭借一纸名校学历,就能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但如今,雇主们在招聘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倾向于选择有经验、可以立即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

  有一位毕业于美国TOP大学的学生就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在经历了多次面试失利后,她追问了企业HR拒绝她的理由,得到的答复是:

  “至少在金融行业,大多数公司已经不愿意为培训新人投入成本,他们更倾向于寻找实战经验丰富、工作技能全面,能立即创造价值的人才。”

  

  ▲《福布斯》的调查显示:与五年前相比,有33% 的人表示他们不太可能雇用藤校毕业生;42% 的招聘经理更倾向于雇用公立大学毕业生 | 福布斯

  04

  初级求职者供过于求,缺乏个人优势

  由于求职者人数众多,把简历和求职信成功提交到公司网站的成功概率越来越低。不少企业还开始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简历筛选,只要没有匹配的关键词,就直接Pass。

  为此,不少网友开始分享绕过AI筛选的方式,但也只能“管得了一时”,终究不能解决就业难的核心问题。

  对此,求职网站Ask the Headhunter的运营人员尼克·科尔科多洛斯指出,与其盲目海投,不如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几家公司,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深层次需求,并展现出自身匹配的个性特质,或许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虽然形势看起来不太乐观,但留子们也不要慌,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如果能先把以下几点做好,或许你离成功上岸就越来越近了!

  1.提早规划很重要。

  以前,学生拿下大学offer,就可以准备迎接新生生活了;但现在,不少学生刚拿到offer就开始准备毕业后的求职了。

  一方面,有些大公司在高校的面试和录取阶段,经常采取“名额分配制”,学生们往往需要互相竞争有限的名额,因此如果没做好提前的准备,往往容易在进度上落后于其他人。

  另一方面,不少公司经常会和学校开展合作,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开设相关的工作项目,从而储备优秀的人才。

  此外,求职早规划也是为了有更充足的时间试错,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不至于拼尽全力拿到offer,入职后才发现不喜欢这份工作,这时候的沉没成本就太大了。

  2.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在过去,家长们在申请大学时,往往更注重学校的排名。但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专业排名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

  美国平等机会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选对专业,比进入一所藤校更重要。

  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普雷斯顿·库珀博士指出,不同专业之间的终身投资回报,差异可高达数百万美元。

  工程的平均终身投资回报在所有美本专业中断层第一,高达949,255美元;CS专业带给学生们的终身回报也非常显著,达到652,391美元。

  护理学和政治学的平均终身投资回报表现也比很多人预期的更好,分别达到了618,709美元和262,292美元。

  社会学、传媒和新闻学、健康、农业及自然资源、历史、英语和语言学、生物和生命科学、教育学、美术等专业的终身投资回报就相对较低......

  3.培养跨学科思维,锻炼复合型能力

  复杂的世界需要复杂的人才,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更需要每个人成为“多面手”。

  你可以是个文科生懂点技术,也可以是个工科生同时攻读自由技艺。这种通才,是今天更需要的。

  越来越多的大学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学科领域做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尝试,开设了跨学科专业,以满足当今社会下企业雇主对人才的需要,也为了向世界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时代发展的浪潮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唯有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变化,不断锤炼自身,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