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2016申请留学如何备战?

2016-2-16 10:13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387

  出国留学考试“大变革”的一年终于到来。今年,SAT考试将采用新版,分数、题型都有较大变化;ACT抬头迎战SAT;雅思考试也将首次改为机考。各类出国留学的语言能力“门槛”可以说在不断提升,均指向对真实语言和学术能力的考察。今年要备战海外申请的学子们,该如何应战?

  考试时间

  在申请限期前半年参加考试

  2015年,雅思、SSAT等主流出国留学考试都曾出现取消中国学生考试成绩的遗憾事件,成绩被抽查,被推迟,甚至延误申请进度的情况,并不罕见。

  据去年的经验,专家认为,为了提前做好应对,学生最好提前3-6个月参加出国留学考试,完成成绩递交。“这样即使考试方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政策调整,比如成绩推后30天发放,学生也能以平常心面对。”

  考试类型

  高一学生建议考新SAT,学科能力扎实者可考ACT

  部分现已在高中阶段的考生会纠结是考旧SAT还是新SAT,专家表示,今年改革的新版SAT考试,并非全盘颠覆SAT过往的考试,只是在部分考题、要求以及分数上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总分变为1600分,阅读与写作合并,作文变成可选项,阅读增加了类似《独立宣言》的条文文书类文章,写作需要先读一篇长文章分析作者观点,材料难度加大,考察分析式写作等。

  “对于现在的部分高二及全体高三学生来说,已经没有时间准备新版SAT了,所以继续准备旧版SAT即可。而刚读高一的学生,建议直接备考新版SAT。”同时,也不需要等到第一次新版考试出炉后再做准备,可以通过一些语言培训机构研发团队提供的题型分析,认识新版与旧版的差异,提前了解应对。

  也有考生纠结是考SAT还是ACT?ACT考试强度很大,所有题的单位做题时间都比SAT少,但答案也相对直接;ACT阅读题的出题顺序没有规律,对速度要求很高;ACT作文则更接近传统的立论再证明的思路。整体来说,ACT对英语能力的考察比SAT简单,比较好提分,但数学几何题数量比SAT多。

  专家建议:“综合逻辑能力和语言基础比较不错的学生,适合考SAT;高中三年学科基础较扎实,特别是理科能力好、反应速度快,而且做题不纠结的学生,则适合考ACT。”

  形式变化

  雅思改机考但考题一样,不必担心

  去年,雅思将实行机考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今年雅思机考的确切时间仍然待定。不过,据专家分析,机考或笔考,只是一种考试形式的改变,学生要面对的考试题目、题型难度都是一样的,无须过分担心。“改机考后,学生多做电脑版题目,训练做题速度即可。”

  实行机考,题型如何变化还未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口语部分依旧会和现在一样,由考官和考生面对面测试,人工打分;阅读和听力也可以允许考生选择是线上答题还是纸质试卷答题。

  “不少学生希望在口语考试时,能与考官有个聊天的氛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本身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去刻意营造气氛,这样考官会觉得学生有意提前准备过,不是真实水平的反映,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专家指出,如果考试期间没听清或没听懂一些词汇、表述,可以要求考官解释,但频次不建议太多,否则考官会认为考生的听力口语能力存在较大问题。

  备考建议

  只看官方指南不够,新题型要留意

  业内人士分析,就2015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出现的新题型已经远超过ETS考试中心官方应试指南所列举的种类。“例如官方指南提到独立口语的第一题,常见的话题是‘人事地物’四大类,但去年考试中新出现的‘三选一’与‘给建议’等话题已经超出了传统题型。”她建议,学生在2016年的备考中,除了看官方指南,还要多留意新题型,看新“机经”分析,寻求更专业的辅导。

  另外,“得听力者得托福”,听力在托福考试中的比重高达55%。“考的不是应试技巧,而是听力反射弧(听力反应),也就是‘听到’与‘听懂’之间的时间差。最能缩短反射弧的练习就是做精听,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句型辨析能力和语音辨析能力。”

  在ACT压力下截流学生?SAT明年将有8次考试

  据悉,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将从2018年开始,取消1月SAT考试,转而增加每年8月底的考试,而第一次增加将从2017年8月26日开始。也就是说,2017年将有8次SAT考试(含3月北美专场)。

  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表示美国大学理事会(SAT考试的主办方)在ACT的压力下开始反思,并给出了一个截流学生的策略。“暑假是最重要的复习季,且暑假后的第一场考试,即8月底的考试,对ED/EA(提前申请)有重大影响。这次改革对中国学生,尤其是国际学校学生的标准化考试复习策略会产生较大影响。”他称。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