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即合理。潜规则,也是这样。
今天这个时代,潜规则哪都有,不光是娱乐圈,学校里也有。
学校里的潜规则,一般体现在招生录取上。这里主要有两种。
1、同等条件下录取有关系的学生。
2、按偏好选择生源(如种族、国籍、家境)。
学校里的潜规则合不合理,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存在。名校也是如此,例如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在招生录取方面,潜规则更靠近第一种——同等条件下录取有背景的学生。
因为,它有一个“Z-List”.
这个Z-List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作为招生的潜规则使用。每轮,大约有50-60名学生被录取。
据说,一百万美金,你就能够跻身于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之中,买得一张席位。
拥有席位的少量大额捐赠人,将有机会把后代子女或家人直接送入传说中的Z-List,得到哈佛大学的本科录取。
这里,透露着两个信息。
1、Z-List背后的大佬是捐赠人。当然也包括更大的腕。奥巴马的女儿,就被媒体认为是通过Z-List被哈佛大学录取的。
因为在早申请发榜日时,没有人知道她被哈佛大学录取的消息,这个消息是在5月1日才公布出来。之后,奥巴马的女儿选择Gap Year再入读哈佛大学。
蹊跷的是,哈佛大学要求Z-List录取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空档一年。也就是Gap Year。
2、Z-List是神秘的。之所以说它是传说般的存在,是因为它从不在哈佛官网里出现。所谓潜规则,关键字就在“潜”字。
但它之所以被爆出来,是得益于SFFA(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2014年,SFFA首次控诉哈佛歧视亚裔时,披露了Z-List的存在。而后,SFFA就一直起诉哈佛大学歧视亚裔。
最终,对簿公堂。四年间,波士顿联邦法院多次举办听证会,SFFA和哈佛大学前前后后也交换了超过9万份文件。
此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招生过程并不公开透明。哈佛大学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有很多潜规则,Z-List只是其中一个。
Z-list榜单上的学生,有3个特点。
1、大部分都是白人,所占的比例远超亚裔、西班牙裔和黑人学生总数。
2、有46.5%是校友子女。
3、学术成绩,与被拒的学生很接近。
同等条件下录取有背景的学生,更符合Z-list的存在。哈佛歧视亚裔与否,并没有太多的证据。白人学生多,美国大学几乎都是这样。
哈佛大学为自己辩护的说法是这样的:试图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招生中考虑多种因素。在过去十年,亚裔美籍学生的录取率已经上升了29%。
除了Z-List,据披露哈佛大学还有个development case。
development case,是专门针对学术资质没有达标,无法通过常规录取的学生。
他们家庭十分富裕,并具备在未来向大学捐赠的意愿,会在财务上支持大学。这是潜规则的第二种,按偏好选择生源。
哈佛大学将Z-List称为“推迟录取”。并且表示,如果学校将校友子女、体育特长生等取消延期录取,那么学校黑人、西班牙裔等学生的人数将减半,这种可能性将“不利于教学目标”。
最终,哈佛大学也没在文件说明取消Z-list的影响,也没有提供那些被延期录取的学生信息。
Z-list,或许会一直存在。它是潜规则,但它合不合理,我不作评论。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但如果你不再Z-List其列,也想就读美国名校,那么你只有将自己变得更优秀,优秀到另一个层次。
哈佛大学每年都会有非常贫困的非白人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优秀,近乎完美。
潜规则只是一个羁绊,它并不能阻止你的“风雨哈佛路”。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