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留学咨询热线

0571-85778577

波士顿学院申请政策新变化:取消EA改为ED

2019-1-31 15:08发布者: 中青留学 浏览次数: 443

  前几日,美国波士顿学院(以下简称“BC”)发布最新消息称,将取消EA早申政策,要在2019年的申请季开始实行ED早申政策,这将对留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近日,波士顿学院发布消息,将在2019申请季取消EA早申政策,开始实行两轮ED早申政(ED I和ED II),RD照常。

  也就是说,自2019年开始,BC院将开设2轮ED早申请:

  第1轮早申请的截止时间为11月1日,提前具备申请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第1轮申请,且能在12月15日获悉ED的录取结果。

  第2轮ED申请在次年的1月1日截止,录取结果将在2月15日公布。常规申请(RD)的截止日同样为1月1日,RD录取的结果会在4月1日公布。

  波士顿学院今年改变了早期招生政策。在此之前,BC的申请策略是REA。而今年,BC的REA早申政策改成了EA政策,取消了不能申请其他学校ED的政策,而这项政策的取消导致了今年申请波士顿学院的同学激增。

  总共有15682名学生向BC申请了早申请,比去年10350名申请者的总数增加了50%。而EA的录取率从31%下降到28%。现如今早申请和RD常规轮申请的总人数达到了35000人。

  那么,为什么BC会多次调整早申政策?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解释一个概念:

  Yield Rate,即最终入学的学生占录取学生总数的比例

  对于学校来讲,这个比例对学校的各种政策、资金使用以及一些学校排么等都有影响。而在申请季,大学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每个学校都想录取到更优秀的学生——而不仅仅是收到这些学生的申请。

  最开始,BC是REA的早申政策。

  REA (Restrictive EarlyAction),在提前申请阶段学生只能申请一所学校,但被录取之后可自由选择是否加入该校。

  由于REA申请的时候对学生有限制,所以在BC还实施REA政策的时候,申请的人数本身并不多;又加上REA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入学,这就导致BC的Yield Rate并不理想。

  于是,BC把REA变成EA。

  EA(Early Action),一种要求只能申请一所,另一种可以申请多所。录取之后申请者可以不去,也可以不放弃申请常规录取的学校。

  不同于REA的是,EA申请的学生可以申请很多大学,所以BC实行EA政策后就有更多人申请BC,BC希望通过接纳更多有意进入BC读书的学生来提升Yield Rate。

  再看看其他实行EA政策的大学:MIT、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乔治城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评测以上院校录取成功几率)…等等,全部排名靠前,实力都很强,所以这些学校很受申请者青睐,EA申请者都很多。

  BC的这次政策变化,其实对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造成了一些影响。

  首先,因为BC把EA变成ED,所以少了一所能EA的学校,那么2019其他EA学校的申请人数肯定会增加,录取是在申请者里优中选更优,所以2019年上这些EA学校的托福、SAT成绩可能会比18年还高,EA阶段被录取的难度可能会更大。

  其次,BC加入ED,让ED的好学校又多了一所,分散了学生,减少了学生申请大学时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增加学生的入学机会,并减少提交的申请大学总数。对学生也是很好的。

  波士顿学院ED政策详情

  波士顿提供Early Decision I和Early Decision II两个选项。

  这两个ED选项都具有约束力。如果你拿到了波士顿学院的ED录取,你必须立即撤回其他学校的申请,并在波士顿学院注册并入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两周内,你需要向波士顿学院提交一份入学确认费。

  波士顿学院EDI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1月1日,而放榜日期是12月15日。

  EDII的截止日期是1月1日,放榜日期是2月15日。

  Due to the binding nature of Early Decision, you are not permitted to apply to other binding Early Decision programs. You are permitted to apply to non-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programs at other institutions. 由于ED的捆绑承诺,你不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的ED项目,但是你可以申请非限制性的其他学校EA项目。

  今年,被录取的学生平均ACT成绩为34分,SAT成绩为1477分。去年,REA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33分和1453分。而今年,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的目标是为2300名。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