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几乎是中国家庭心目中的美国第一名校,每年放榜以后,被录取的学生都会受到“万众瞩目”。我们打听他们的GPA、出身学校、英语成绩、课外经历……试图从中挖掘出某种规。每个人成功的方式很难被复制,但我们已经知道那些失败的申请者踩到了哪些红线。哈佛大学讨厌的4类申请者,千万别被认为是这样的人!
一、不积极的被动型人格
申请中那些不够积极的学生恐怕很难获得学校的青睐,在文书或者成绩单中被招生官看出逃避的倾向,就很难收到录取。比如说一个学生,托福考试只有100分左右,但是在选课的时候没有在英语上下功夫,就很可能被招生官认为你没有想好好学英语,不够努力。当然,如果你能在文书里说明自己的原因,还是可以弥补的。
二、目的性过强
参加课外活动是为自己的简历镀金的好方法,但是有一长串活动的学生也不是哈佛欣赏的类型,利用某些公司进行的特定实习招生官能够一眼就分辨出来,如果在面试里被问到就会很尴尬。与其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好看而参加一堆活动,不如只选几个最感兴趣最能投入热情的活动,通才某些时候就等于庸才。那些可以随意跟面试官侃侃而谈一个小时还不够的活动经历会让你整个人都发光。
三、愚蠢的表现自己的功利心
哈佛大学不会招那些把功利心显露的过于赤裸的学生。比如说,那些拥有很多门MOOC课程证书或者每个学期都参加不同夏校课程的学生功利心就很明显,学校不会只因为这些就认为你很优秀。哈佛当然不是排斥那些学习MOOC和参加夏校的学生,但是比起形式哈佛更看重学生内在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学习能力。你在过程中收获的知识、经验、感悟和结识的朋友远远比那些所谓的证书更重要。
四、想一劳永逸
各位同学们在申请前需要明确一点,哈佛≠成功!哈佛大学只是一个平台,为你提供资源、机会,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哈佛的名气或许会帮你获得谷歌的面试机会,但是却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成功获得offer。
真正进入藤校的人从来不是那些询问别人参加什么活动、学习什么课程对申请有利的人,他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不断尝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并将其做到极致,充分挖掘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永远不要为了申请而去学习,你是为了你自己!
特别申明︰
1、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使用,不作商业目的,非广告;
2、本文引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本文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非我们意向杜撰,请读者自行鉴别;
以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0571-85778577),将立即删除!